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發展以減排為核心
2017-03-27 | 編輯:中機教育網 | 來源:鄂機聯 | 瀏覽量:
從今年起,補貼“退坡”已經開始,2020年以后財政補貼將徹底退出,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將自主決定經營之道和技術路線。“后補貼時代”即將到來,政府該如何引導電動汽車發展?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看來,應發展以減排為核心要求的純電驅動汽車,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以企業為主體發展電動汽車市場。
“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這個說法在楊裕生看來并不完善,他認為,“發展以減排為核心要求的純電驅動汽車”,才能真正有力地推動企業生產、銷售既節油又減排的車輛。
這個觀點也得到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的贊同,他認為,低碳的關鍵就在于要向可再生能源發展,把電動化和能源低碳化相結合。
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將銷售乘用車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電動汽車積分掛鉤。楊裕生認為,這是值得稱贊的管理創新,但由于城市條件不同,照搬美國加州積分計分方法并不可取。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第一大國。根據2016年9月簽訂的《巴黎協定》,中美兩國正式承擔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責任。目前我國用電仍以煤電為主,而非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長里程、豪華型的純電動汽車多裝電池現象明顯,耗電量較大。
因此,電動汽車積分與純電動里程掛鉤,會導致雙重增加排放,違背了節能減排的根本宗旨。楊裕生建議,將減少用電、減輕二氧化碳排放與積分掛鉤,盡早提出電動汽車長遠發展目標,明確電動汽車在汽車總產量中的比例,便于產業上下游企業發展規劃。
上一篇 上一篇:新常態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分類指導政策思路研究
下一篇 下一篇:苗圩向全國人大報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